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

向着绿水青山1%的约定
我们已出发

首页> 保护地资料> 新闻资讯

保护地系列专访 3 |揭秘三江源龙格村社区协议保护

2019-08-06 18:45

本期,保护地系列专访邀请到了全球环境研究所的彭奎博士,给大家说说在传承社区保护理念基础上所衍生出的另一种保护模式——社区协议保护。要签协议了,还有点小紧张呢,究竟签的是什么协议、怎么签、签完了怎么干 、干得怎么样,快跟着彭博士去三江源龙格村一探究竟!

01.png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三江源地区


02.png

彭奎

中国科学院生态学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经理,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和实践超过15年。目前领导团队在三江源、宁夏、四川、内蒙等中国西部地区以及缅甸等东南亚等国家开展社区协议保护、生态服务型经济发展和国家公园体制的实践与研究项目。

社区协议保护是什么?

提问

什么叫社区协议保护?

彭奎:协议保护是现代保护领域发展起来的新概念。2005年,我们去秘鲁学习协议保护模式后,针对中国保护区内外居民众多的情况,将其本土化改进,形成了社区协议保护机制(Community Conservation Concession Agreement,简称CCCA)。CCCA是指在某个需要保护的区域,通过与利益相关方(政府、企业、当地社区或个人等)签署协议,把保护权和有限开发权交给不同的利益相关方,缓解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的破坏,防止生态系统的退化,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由于当地社区参与其中,社区居民也会更加热爱和关注自己的土地。

提问

那么如何实现社区协议保护呢?

彭奎:CCCA模式中有三个核心利益相关方:① 保护区或政府相关保护部门  ② 社区  ③ 企业或NGO等第三方机构。利益相关方之间要达成协议,明确各自的权、责和利,形成社区保护和发展计划。通常,社区取得保护授权后,第三方机构会建立社区保护与发展循环基金,一方面通过补贴支持社区开展巡护监测等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为社区提供小额贷款,帮助签订保护协议的合作社或示范户开发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实现生态型发展。

三江源龙格村的社区协议保护故事

提问

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龙格村的保护现状呢?

彭奎:目前在龙格村,20多位当地牧民环保人组成了生态环境小组,在8700公顷的协议保护区域开展巡护,阻止盗猎盗伐,修复退化草场,清理垃圾,维护鄂木措湿地及周边雪豹、藏鹀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03.png

当地牧民在清理垃圾

提问

咱们在签协议之前都做了什么工作呢?

彭奎:第一步是识别威胁并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实地走访看看当地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值得保护。龙格村主要问题是草场退化、牧民争夺资源,以及外来盗猎者和驴友的破坏。

第二步是明确社区保护地权属。要弄清资源属于谁,谁可以授权。比如,政府保护地一般由保护地管理局负责,集体所有地由村社管理。保护协议通常由社区与上述管理者签订。

第三步是社区动员,也就是说,看社区愿不愿意做。 通常,我们会选择项目可能成为成功示范的、有强烈意愿和一定组织力的社区,重视社区自生的保护力量和可持续机制。

提问

做完这些就可以签协议了?

彭奎:对,接下来便是谈判协商、签订协议了。我们会协助社区制定保护计划和发展计划。在龙格村,社区经过了近5个月的讨论后,成立了全村53个牧户都参加的合作社,选举出11人组成领导团队,成立生态巡护小组、手工艺小组、生态旅游服务小组和生态牧业小组。同时,划定社区协议保护地边界。最终,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龙格村签订保护授权协议。

提问

整个过程都强调社区的能动性和主体性,那么保护机构的角色是什么呢?

彭奎:保护机构主要在社区组织、保护落地、协议制定等方面提供专业引导和帮助,同时提供保护工具和方法,比如红外相机、手机巡护管理系统、水质监测包、垃圾分类处理站等。重点开展社区保护能力建设,帮助社区掌握生态巡护、黑土滩治理和水质监测等技能。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我们帮助龙格村建立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基金,由社区领导团队管理,签订保护协议的牧户及合作社可以贷款发展环境友好产业,其利息和收益的50%用于社区保护。基金的管理监督办法由社区自己协商制定,全体村民集体通过。我们还会持续提供社区发展能力培训,包括手工艺、产品市场和推广传播等。

提问

龙格村在进行协议保护后的成效怎么样?

彭奎:我们进行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

生态获益非常明显,社区放牧强度降低,草场恢复明显,生物多样性提高;栖息地环境得到有效维护;湿地湖泊水源垃圾消失;游客干扰野生动物行为减少。

经济效益方面,社区基金增长到7万,支持了合作社20多户牧民生计发展,依靠生态旅游和手工艺,牧民收入增加了1~1.5倍。

社会效应方面,社区凝聚力明显增强,大家不再争夺草场资源,而是共同开展保护行动。

04.png

三江源龙格村景色

新闻资讯
保护地政策
保护地资料
  • 2019年,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与IUCN共同组织专家组,编辑了社会公益保护地指南,为公益保护地的运作提供了指南。
    2019-09-17 16:43
  • Brent A. Mitchell, Sue Stolton, Juan Bezaury-Creel, Heather C. Bingham,Tracey L. Cumming, Nigel Dudley, James A. Fitzsimons, Delphine Malleret-King,Kent H. Redford and Pedro Solano
    2019-07-31 20:17
  • 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将总结行业的公益保护地建设的经验并开展对外交流,促进行业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公益保护地建设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研究。
    2019-07-31 20:07
培训课程
  • 吴岚,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博士,曾多年在青海三江源研究棕熊生态学和人熊冲突。现从事湿地与濒危水鸟保护研究工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鸭类专家组专家。挪威海达路德公司极地探险队科学讲师。著有《三江源高寒地区食物链大揭秘 》、《燕园草木》等科普书籍。
    2023-09-08 17:28
  • 黄巧雯,自然爱好者,喜欢观鸟寻兽,在专注保护中国本土野生猫科动物的猫盟CFCA任职CEO。
    2023-09-08 17:24
  • 讲师介绍:王德智,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首席科学家、副总裁
    2019-08-09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