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地
项目区位: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
项目范围:约90.72平方公里。
保护生态系统: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海洋岛礁生态系统。
合作伙伴: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项目区位图及鸟类分布图
项目地现已记录植物703种,野生动物720种。其中鸟类、兽类、两爬类、鱼类等脊椎动物386种,昆虫117种,海滨常见无脊椎动物217种。其中,国家Ⅰ级、Ⅱ级保护鸟类近60种,包括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白肩雕(Aquila heliaca)、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虎头海雕(Haliaeetus pelagicus)、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丹顶鹤(Grus japonensi)和大鸨(Otis tarda)等珍稀濒危野生物种。
蛇岛项目区坐落在欧亚大陆候鸟南北迁徙的通道上,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因为由北向南的“楔子形”地形结构,使其成为东北亚大陆候鸟向南迁徙的最主要通道与停歇站,素有“老铁山鸟栈”之称,极具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但保护区周边人类密度高,人为干扰现象明显,保护区管理局虽然进行了大量工作,但依然难以满足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的需求。
蛇岛蝮:为中国特有种,蛇岛是其唯一的分布区,以0.73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养育了2万余条蛇岛蝮,为世界罕见。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森林火灾,食源的减少和连年的大量捕捉,蛇岛蝮数量大大降低。自建立保护区管理处以来,严格制止了捕捉,种群数量逐年有所增长,但总体数量远未达到原有水平。
迁徙鸟类:铁山地处欧亚大陆候鸟南北迁徙的通道上,是候鸟迁徙中的重要停歇地,素有“老铁山鸟栈”之称,极具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7种具有代表性的猛禽(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雀鹰、黑鸢、普通鵟、红隼、阿穆尔隼)单日迁徙过境数量可达近4000只,迁徙鸟类总数量超过32万只。
威胁因素/限制因素 | 原则性对策措施 |
资金短缺,保护设施缺乏、陈旧 |
着力加强保护区保护站和鸟类环志中心及猛禽救助中心各项基础设施; 辅助管理方完成本底资源调查、数据积累及科研监测能力体系。 |
保护管理巡护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尚待提高 |
增加巡护管理人员,提高保护管理效果; 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保护能力; 设立灵活的奖励机制,鼓励人员的自我学习和不断提高。 |
周边社区保护意识缺乏,捕鸟事件时有发生 |
强化巡护,加强执法,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干扰; 增加对社会公众及各类社会机构的宣传教育。 |
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凸显 |
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 探索开发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多重方法,实现发展保护共赢 |
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形式单一 |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增强公众和各组织机构对保护工作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
保育行动:完成老铁山保护站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添置相关设备,加强保护站鸟类环志中心及猛禽救助中心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保证其功能完整和运行良好。使用GPS跟踪定位等先进方法,对老铁山地区猛禽多样性及迁徙规律进行研究。对以保护区为核心的大连地区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监测。通过老铁山鸟类调查、监测及保护工程的实施,补充及完善保护区鸟类信息资料,为“老铁山鸟栈”这一鸟类南北迁徙通道极重要位点鸟类保护与管理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支持。
科研行动:以蛇岛蝮为目标物种,开展一系列生理学、生态学、行为学及遗传学等学科方向的科研与监测工作,主要包括:蛇岛蝮生理结构及系统解剖研究;蛇岛蝮种群数量调查及种群动态监测;蛇岛蝮繁殖、冬眠机制及行为学研究;蛇岛蝮与猎物等其他物种种间关系研究;蛇岛蝮生命表研究,以及蛇岛蝮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等。通过综合学科、多方向的系统研究,对蛇岛蝮这一中国特有物种有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在现有基础上,配置、升级巡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数量及功能满足项目区巡护工作需求。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科技为先”的原则进行巡护队伍建设,稳定现有队伍,引进专业人才,并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交流合作,在根本上提高巡护队伍工作能力,提升保护区巡护保护效果。
生计发展:根据初步考察,依托保护地现有资源,梳理农林和游学两大生计改方向。在此基础上,本项目进一步梳理了老铁山大樱桃、苹果和杏等农林产品,以及自然观察等多种形式的自然教育等。鼓励和协助当地居民发展生态农业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引导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当地特色品牌,同时协助社区扶贫。
自然教育:通过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增强公众和各组织机构对保护工作的理解和参与程度。通过开发制作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完善保护区网站内容、举办不同层次学术交流宣教活动、结合科研工作,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开展学校教育和集中宣教等方式方法,针对社会公众、周边社区居民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生等不同对象,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特别鸣谢(图片提供者):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王小平
- 地 区:辽宁省 大连市
- 创建时间:2018-09-21 10:25
- 提交时间:2019-08-06 10:27
- 面 积:90.72 平方公里
- 生态类型: 森林
- 治理依据:委托管理协议
- 管理团队:有专职巡护员管理团队
- 专职人员人数:人
- 资金来源: 公益捐赠
- 审核意见:已核实
- 经度:121.188334 纬度:38.742207
- 推荐机构: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
- 管理主体:民间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NGO、民非等形式)
- 管理机构名称:蛇岛老铁山巧女自然保护中心
- 是否制定了保护目标及相应的保护计划:
- 土地权属:部分国有,部分集体/个人所有
- 保护行动: 定期巡护和监测
- 主要保护对象:蛇岛蝮、迁徙鸟类:7种具有代表性的猛禽(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雀鹰、黑鸢、普通鵟、红隼、阿穆尔隼)单日迁徙过境数量可达近4000只,迁徙鸟类总数量超过32万只。
- 可持续运营措施: 已经开展生态产品销售
- 是否在政府已建的自然保护地内(包括国家公园、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小区等):
- 其他信息:http://www.qnfoundation.org.cn/index.php?m=news&a=details&id=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