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囊谦白扎保护地
项目区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林场及其周边村落。
项目范围:约744.52平方公里,主要由白扎林场组成,覆盖白扎乡7个村,涉及人口10929人。
保护生态系统:三江源地区高原高寒生态系。
合作伙伴:囊谦县白扎林场、囊谦县政府、全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
项目地内共记录到野生维管束植物70科290属947种,兽类34种,鸟类290种,鱼类28种种。其中包括雪豹(Panthera uncia)、豹(Panthera uncia),石貂(Martes foina)、兔狲(Otocolobus manul)、猞猁(Lynx lynx)、豺(Cuon alpin)、欧亚水獭(Lutra lutra)、白唇鹿(Praewalskium albrirostris)等珍稀濒危物种。项目区所处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是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对世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区域。
大型猫科动物:根据调查,项目区内有多次大型猫科动物观测记录,有蹄类数量丰富,整体生物多样性较好,具备保护雪豹、金钱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条件。
森林植被:受水、热条件的制约,境内森林资源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山地,森林植被大多呈片状或带状断续分布。
河流:囊谦地区水系发育,境内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主要有吉曲和扎曲(澜沧江)及其支流子曲、巴曲、热曲等河流。
威胁因素/限制因素 | 原则性对策措施 |
科研工作严重不足,高原生态环境发生的机理、机制以及保护技术措施等仍然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 |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 建立项目区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收集各项生态数据并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
人兽冲突严重且牧民难以获得满意补偿 |
帮助政府对白扎林场进行管护,为白扎林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管理人员能力提升,配备高科技巡护装备; 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站; 增加退牧保险。 |
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冲突严重 |
杜绝破坏性旅游开发; 发展环境友好的替代生计,发掘动物明星,设计文化产品,发展如川贝母培植等附加值高,利润高的种植业。 |
保护力量薄弱,宣传力度缺乏,人类行为缺乏引导 | 加强自然教育及有效管理,加深游客对自然的认识。 |
外来人口逐年增长,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规范外来人口的行为; 对生活垃圾可采取垃圾责任制,所有人为自然的洁净尽一己之力; 推进太阳能等薪柴替代措施,减少村民对森林的破坏。 |
保育行动:本项目拟通过对野生动物肇事给社区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补偿,缓解当地人兽冲突问题。在保护地设立野生动物救助站并对救助人员定期培训,形成针对受伤野生动物有效的救助机制。在游客聚集区设置生态厕所,建立垃圾责任制,鼓励游客帮助村民带走部分生活垃圾,对剩余废弃物和污水进行处理。设计薪柴替代方案,鼓励帮助村民采用新能源代,化项目区内的能源结构。在社区招募巡护人员,与林场原有巡护人员一起进行培训,提高对白扎林场展开全面的巡护监测活动,收集数据并打击盗猎。
科研行动:在项目区布置野生动物、水文观测和气象观测设施,获取并积累基础观测数据并进行初步的处理和研究,为项目地构建生态数据库;在白扎林场开展全面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针对区域内的大型猫科动物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开展社会经济基线调查,为制定保护和生计发展规划提供数据基础,并帮助我们进行保护成效的评估、保护措施的调整、政策制订以及宣教计划。
生计发展:建立巴麦村社区保护和可持续生计发展试点,帮助村民开展生态旅游产业、川贝母培植及手工艺品制作产业作为替代生计,减少破坏性的旅游开发及放牧、挖虫草等对自然环境有所破坏的生计。对村民进行技术及其他方面的基础培训,并进行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有机牧业,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牧场的使用。试点成功后,成功经验将会推广至白扎林场内的其他 7 个自然村。
自然教育:在囊谦县和白扎林场建设宣教场馆,对囊谦县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以及外来游客开展自然保护教育,推动树立全民生态保护的价值体系。同时设立奖助学金,支持当地的教育工作。在网络上播放并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提高巧女基金会和白扎项目的知名度。设计文化产品,借助当地政府和青海省政协一起进行推广,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白扎保护项目的推广。
特别鸣谢(图片提供者):囊谦寻足迹摄影协会
- 地 区:青海省 玉树藏族自治州
- 创建时间:2018-09-21 11:05
- 提交时间:2019-08-02 16:08
- 面 积:744.52 平方公里
- 生态类型: 森林
- 治理依据:委托管理协议
- 管理团队:有专职巡护员管理团队
- 专职人员人数:人
- 资金来源: 公益捐赠
- 审核意见:已核实
- 经度:96.590782 纬度:31.891724
- 推荐机构: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
- 管理主体:民间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NGO、民非等形式)
- 管理机构名称:囊谦巧女自然保护中心
- 是否制定了保护目标及相应的保护计划:
- 土地权属:部分国有,部分集体/个人所有
- 保护行动: 定期巡护和监测
- 主要保护对象:高寒草地及森林生态系统、河流湿地,以及雪豹、金钱豹等珍稀濒危保护物种。
- 可持续运营措施: 已经开展生态产品销售
- 是否在政府已建的自然保护地内(包括国家公园、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小区等):
- 其他信息: